專欄
AI崛起、行業更迭、技能貶值……今天的“鐵飯碗”可能明天就消失。固定思維的人害怕變化,成長思維的人擁抱變化,把每一次挑戰當作升級的機會。用成長思維,把未知變成機會,把挑戰變成養分。“你不是沒有成長,你只是在扎根。” 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提出,人的思維方式大致分為兩種:固定思維(Fixed Mindset):認為能力是天生的,失敗意味著“我不行”,因此害怕挑戰,容易放棄。成長思維(Growth Mindset):相信能力可以通過努力提升,失敗只是暫時的反饋,因此愿意嘗試,持續精進。我們常常被各種焦慮裹挾——職業瓶頸、同齡人壓力、知識焦慮、生活的不確定性……面對這些挑戰,有人選擇逃避,有人選擇抱怨,而真正能破局的人,往往擁有一種共同的思維方式:成長思維(Growth Mindset)。以下三個成長思維希望能帶給你一些啟示:窄門思維所謂寬門,就是簡單模式。所謂窄門,就是硬核模式。大多數人總是習慣性地選擇寬門,因為那是一道容易的路,但往往容易的路上人會很多,最后擠滿了競爭者,越走越難。太平坦的路,看似毫不費力,實則埋下隱患。真正厲害的人,明白唯有堅持“窄門思維”,方能掌握好人生。窄門思維,就是選擇大多數人不愿走的路。這意味著剛開始荊棘滿布,只能苦熬堅守,但是一旦跨過去,未來將是“海闊天空”。窄門思維的本質是做艱難卻正確的選擇,在自己認知范...
發布時間:
2025
-
04
-
09
瀏覽次數:10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繭房"中——那些由習慣、思維定式、舒適圈和安全區編織而成的無形束縛。破繭力,就是打破這些自我設限的能力,是敢于直面內心恐懼、挑戰既有模式的勇氣。是放棄已知、擁抱未知的決絕。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破繭力已成為個人成長的核心競爭力。1破繭的障礙——識別內心的敵人我們每個人都會在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的"繭"。它可能是職業發展的瓶頸,可能是人際關系的僵局,也可能是內心深處的自我懷疑。這些"繭"看似束縛我們,實則是在保護我們度過脆弱的成長階段。我們常在不自覺中為自己編織各種"繭"。有人被"我不夠好"的自我否定束縛;有人困在"現在這樣也不錯"的舒適區里;更多人被"萬一失敗了怎么辦"的恐懼纏繞。這些無形的繭,看似保護我們免受傷害,實則限制了生命的可能性。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提出的"成長型思維"理論告訴我們:人的能力不是固定的,可以通過努力不斷發展。當我們認識到自己的"繭"只是暫時的狀態,而非不可改變的事實,突破的第一步就已經邁出。2破繭的故事——接受失敗,才能擁抱轉機1990年,25歲的喬安妮·羅琳正經歷著人生的至暗時刻。母親去世的悲痛尚未消散,她與第一任丈夫的婚姻也走向破...
發布時間:
2025
-
04
-
07
瀏覽次數:6
發布時間:
2025
-
04
-
04
瀏覽次數:6
生活就像一場未知的冒險,有時陽光明媚,有時風雨交加。但無論遇到什么,我們都可以選擇一種信念:凡事發生必有利于我。這不是盲目樂觀,而是一種深層的智慧。每一次挫折、每一次意外,都可能藏著成長的契機。當我們學會用這樣的視角看待問題,世界便不再充滿敵意,而是成為我們的修煉場。最近幾年,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經濟波動、行業變革、個人生活的種種挑戰……許多人感到焦慮、迷茫,甚至陷入“為什么倒霉的總是我”的消極思維中。但有一種強大的心態能幫助我們扭轉局面——“凡事發生必有利于我”。這不是盲目的樂觀,而是一種主動的思維模式:無論發生什么,我們都能從中發現價值,甚至將其轉化為成長的契機。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如何在當下的環境中培養這種心態,并真正讓它改變我們的生活。為什么說“凡事發生必有利于我”?Everything is good for me_我們常常被情緒裹挾,只看到事情的負面影響,卻忽略了它可能帶來的長期價值。“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古人早已告訴我們:福禍相依,好壞并存。(1)挫折是成長的加速器喬布斯曾被自己創立的蘋果公司開除,他說:“那是我人生中最棒的遭遇之一。”因為這次失敗,他創辦了皮克斯動畫,后來回歸蘋果,帶領公司走向巔峰。如果沒有那次“被踢出局”的經歷,或許就沒有后來的iPhone和iPad。啟示: 每一次挫折都在逼我們跳出舒適區,激發...
發布時間:
2025
-
04
-
02
瀏覽次數: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