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邊界是對人能力極限的界定,只有當你認識到自己的能力邊界,才能正確地做事,做正確的事。
?01. 什么是能力邊界?
股神巴菲特有一條重要的投資原則,就是首先要清楚自己的能力邊界。
他說:無論什么時候,都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這樣才能做好投資。必須把生意看懂了,有的生意是我們能看懂的,但不是所有生意我們都能看懂。
正是秉承這樣的原則,在過去60余年的投資生涯中,他只買了78支股票,因為他從來不做能力邊界之外的事情。
一個人的能力就像一個圈,圈內是你認知、能力所能達到的世界,圈外則是未知的領域。
馬云在管理阿里巴巴時,經常告誡管理者多問自己3個問題:“我有什么,我要什么,我放棄什么”。
為什么要問這三個問題?其本質也是要求管理者對自己能力邊界有一個清晰的認知,知道自己有什么,才能得到什么。
管理者的自我提問,其實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即通過不斷地自問,不斷地追問,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去了解自己的能力邊界。
當出現了你回答不了的問題時,你就能知道到你的能力邊界了。當然,這一切還要基于你的經驗和對行業的精準的理解和判斷。
02. 為什么要有邊界思維?
那些真正能成大事的人,都有“邊界思維”,他們知道自己的能力邊界在哪里,會揚長避短,聚焦于邊界內之事。
美國“棒球之神” 泰德·威廉斯曾寫過一本書,分享了自己成功的秘訣:只擊打“甜蜜區”的球。
他把棒球的擊打區域分為77個小區域,每個區域只有一個棒球大小。
只有當球進入理想區域(甜蜜區)時,才揮棒擊打,這樣就保證了擊打的成功率。
而除此之外,即便是能碰的著的球,他也不會去擊打,因為那會消耗他的體力,提高失誤率。
看,成功其實不難,只要你避開失敗就行。
03. 怎么打破思維的邊界?
當我們具備了“邊界思維”后,就要積極地突破能力邊界,打破思維的邊界。
世界并非靜止不變的,所以人的認知也需要不斷進化,不斷地打破思維的邊界。
保持“空杯”心態,不要站在過去的功勞簿上沾沾自喜,就算你已經是行業的精英了,也要保持“空杯”心態,放低姿態,傾聽學習。
當我們具備“邊界思維”,認識到邊界的存在,并且在邊界之內做好事情時,就能取得大的成就。
滬公網安備 310107020038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