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




據臺灣媒體報道,余光中于今天在高雄醫院病逝,享年89歲。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很多人知道余光中是因為這首《鄉愁四韻》,曾入選大陸語文課本。

余光中手書《鄉愁》

余光中手書《鄉愁》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親原籍為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他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禮贊“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他說:“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傳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條黃河的支流”。對中學生來說,《尋李白》也是最熟悉不過了。一句“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被無數次地寫進作文中,成為描述李白最優美的句子。
抗戰時期在重慶就讀中學,其后就讀于南京大學及廈門大學。 22歲赴臺灣,1952年畢業于臺灣大學外文系,1959年在美國獲得藝術碩士學位,在美國大學任教4年。返臺后,歷任臺灣師范大學、政治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的中文系或外文系教授。他馳騁文壇,涉獵廣泛,詩歌、散文、評論、翻譯,是其寫作的四度空間。迄今出版著作50余種,包括詩集20種,散文集《記憶像鐵軌一樣長》等10余種,評論集 《龔自珍與雪萊》,翻譯英美現代史學等10余種。
代表作《鄉愁》等。
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今年10月,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為其出版詩集《風箏怨》,由其親自命名、作序,審定100首入選篇目。沒想到,這是余光中一生中最后一部書。
同名詩《風箏怨》寫于1992年底,是余光中寫給太太范我存的一首詩。余光中當時在英國巡回演講,又去香港新亞書院訪問學人。一連兩月在外,余光中甚是想家,于是作此詩寄給太太,將自己比作一只飄著的風箏。
詩中說:“只因有你在地上牽線,才能放我到天外飄浮,這樣的一念相牽,鳥所不見……沿著裊長的北緯或東經;彼端的一提一引,即便是最輕,都會傳到脆薄的游魂;云上孤飛的冷夢,何時醒呢?風太勁了,這顆緊繃的心,正在倒數著歸期,只等你在千里外收線,一寸一分。”

1997年,余光中與妻子范我存合影。
情之所至化為詩,余光中所作的詩是其情感生活的表現。如果想要了解這位聲名顯赫的“鄉愁詩人”,不妨讀一下他的詩作。《火浴》也好,《守夜人》也好,《鄉愁四韻》也好,從細膩的文字里感受這位詩人在各個人生階段的情感。
今天讓我們再讀一遍《鄉愁》:
余光中朗誦鄉愁
鄉 愁
?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鄉愁四韻
?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酒一樣的長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鄉愁的滋味,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血一樣的海棠紅,
沸血的燒痛,
是鄉愁的燒痛,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樣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鄉愁的等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母親一樣的臘梅香,
母親的芬芳,
是鄉土的芬芳,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