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樹立明確的目標」是取得進步的根本,但對于如何做好這件事,大多數人其實都陷入了一個誤區。?
想了解這個誤區,不妨看看巴菲特和他的私人飛機飛行員Mike Flint之間的一個小故事:
Mike Flint做了巴菲特的私人飛行員十年之久,還曾為美國四任總統開過飛機,但他仍在事業上有著更多追求。有一次,他和巴菲特在探討他的職業生涯目標時,巴菲特讓他去做這么一件事。
?
首先,巴菲特讓Flint寫下他職業生涯最重要的25個目標來。于是,Flint花了一些時間,把這些目標寫了下來。
1. 如何讓自己的目標變少非常重要
對于個人還是企業,最可怕的狀態是什么?
是「什么都能做」,「所有方向都可以是方向」。這意味著你沒有具體的目標,并且什么都不愿舍棄,最后一定就會什么都做不好。
脫離這種狀態,最關鍵的一點是:將開放式的問題變成封閉式的問題。
比如,滴滴早期找到了「五分鐘內叫到出租車」的這么一個封閉式的目標,就意味著,它一開始不需要去開拓專車或快車,不需要優化用戶乘坐出租車的體驗(比如培訓司機,在車內放上水、紙巾或者雜志),而只需要圍繞著如何覆蓋更多的車,以及優化匹配算法來執行。這樣整個公司的目標是極明確的。
2. 專注非常重要
在一個人的認知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一段時間如果有太多目標,那么很可能哪個都無法完成。
盡管「專注」和「聚焦」的概念已經被現代人提及的太多,但真正能做到準確地辨識自己的欲念,去除自己不真正需要的東西的人,還是少數的。
?
3. 比起「有所為」,「有所不為」可能更加重要
這可能和芒格說的「Invert, always invert.」有相通之處。沒有被選中的那 20 件事,其實也是你感興趣的或者有意義的,所以就很容易找到各種合理的理由去在那些目標上花時間。但它們才是默默消耗掉時間,轉移你的注意力,又不能真正產出成果的事情。這種目標比看起來明顯就很愚蠢的東西更加危險。
順著這則故事的思路,我也去做了和Mike Flint 相同的事。在過程中我發現,雖然聽起來簡單,但列出清單再劃掉那些不重要的選項,其實是個相當考驗人的過程。
下面是一個可以執行的方案:
?
一、列出 20-25 個對你最重要的事,或是最想達成的目標
?
1. 這個清單上的目標,即可以是階段性的,比如「未來一年我想達成的目標」,也可以是永久性的。但如果是階段性的,可以盡量寫得具體一些。「我希望自己的體脂率能到 20%」比「我想變得更健康」要好。
2. 如果你想不出 25個也沒關系,試著天馬行空。你心底里一定有一些最深的渴望和最瘋狂的想法,把它們寫出來。
?
3. 慢慢來,這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列出一個「自己希望想做的事」的清單,絕不是花一個小時頭腦風暴一下的結果,而是一個細細琢磨,偶爾靈光一現的過程。不用想著一下午把這件事情搞定。
二.、將這個清單上的目標慢慢縮減成 5 個
?
1. 這應該是整個步驟中最重要的一步,欲望沒有對錯,我們需要的是誠實面對自己。
另外,為了接近事情的本質,你可能需要反復地拷問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么、真正希望實現的是什么、真正在意的是什么?
如果你喜歡沖浪,你是喜歡沖浪帶來的陽光、沙灘與多巴胺,還是喜歡沖浪時候自己的樣子,或者是和其他玩沖浪的人在一起?這些都是不同的。
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反復用三個問題來去除掉那些幻象:
?
1)過去十年里,你還記得自己最開心的某個瞬間么?當時發生了什么?你為什么那么開心?
2)曾經你對哪些東西非常有熱情,但后來又放棄了?原因是什么?
?
3)如果現在你的銀行賬戶里突然多出來了三億的存款,那么目前生活里的哪些事你仍然是會繼續做的?......
2.?「5」是一個虛指的數字,如果設立短期目標的話(比如一兩年之內),有兩三個比較具體的目標就很好了(當然你還可以把它們拆分成更細小的目標,在哪個層級上設定這些目標也是你需要考慮的事);如果是更長期的想法,那么 5 個也算是合適。最重要的是,留下來的東西是你真正想要的東西。
?
3. 同樣地,慢慢來。比起瘋狂地列舉好玩兒的事,去除掉它們是個更觸及靈魂的過程。所以,不用想著很快完成。你可以細細地體會一個東西給你帶來的快樂究竟是什么(比如我會問自己,為什么喜歡打網球?它給你帶來了什么?),也可以將這些工作放在大腦的后臺運行,在生活里的某個瞬間就會明白它們的意義。我用了將近一個月精簡這個清單,你也不必害怕需要更長時間。
三、列出一個「一定不去做」的清單來
?
到這里,你終于完成了絕大部分的流程,但行百里者半九十,這最后一個步驟也非常重要。
?
剛才你已經劃掉了 20 件你有些興趣但最終決定不作為最高優先級的事,現在,基于它們,你應該列出一個以后「一定不要花時間去做」的清單來。
這才是你實現目標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