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個月,全球十大富豪財富蒸發1.4萬億人民幣。
全球百強企業家財富損失2.6萬億,相當于每人每天損失4億多人民幣。
很多富豪財富大幅縮水的情況下,有個創業者的財富逆勢爆發:
他是袁征,近兩月來,財富達到565億人民幣,增幅77%,增幅名列全球第一。
4月7日,袁征首次登榜《福布斯2020全球億萬富豪榜》,位列第293位。
袁征是誰?
多人視頻會議軟件公司 Zoom 的創始人。
疫情期間,Zoom 股價逆勢大漲,日活用戶從去年12月份的1000萬人激增到3億人,增長整整30倍。
新增的用戶中,有1.9億都是免費用戶。
因為自國內疫情爆發后,Zoom就決定對所有新注冊的中國用戶免費。隨后美國疫情爆發,Zoom也對美國各大教育和醫療機構敞開了免費的大門。
不僅免費,Zoom 還取消了40分鐘的時間限制,在教育領域大受歡迎。同時,還增加了一些社交app的功能,抓獲了不少年輕人的心。
Zoom 一躍登上蘋果商店免費app第一名,成為視頻會議軟件的當紅炸子雞,一騎絕塵。
Zoom 估值也一路逆市暴漲。4月28日,其市值逼近440億美元,是一年前上市時的近3倍。
Zoom 背后的創始人兼CEO袁征,也被拉到臺前,在商界C位閃耀出道。
有人可能說,也就是他幸運,做的產品剛好遇到了疫情下的需求,抓住了大機會,所以爆發了。
1994年,袁征參加工作被派到日本學習,意外聽到一場比爾·蓋茨的演講,第一次聽到了“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大受觸動。
他堅信互聯網就是未來,要去硅谷一探究竟。?
有人說:能成功的人,要么特別軸,要么特別能。
能不能的還不知道,但袁征的軸,還真不是一般的軸。
那個年代去美國很不容易。袁征光是計劃,就列了二三十次。第一次申請簽證,被無情拒絕。他不肯放棄,反而在接下來的兩年間一直申請簽證,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第一次沒過,第二次沒過,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他說:只要美國沒有永久拒絕我,我就會一直申請簽證。
1997年,可能簽證官都煩死他了,連續申請8次后,他終于敲開了硅谷的大門。
到了美國,他不會說英語,根本找不到工作。他不氣餒,一邊端盤子一邊投簡歷。靠著寫代碼的一技之長,他投靠了一家中國人開的小型軟件服務公司網訊,成為一名程序員。
硅谷牛人太多,他沒有優勢。要想生存,他必須比別人努力。
在網訊的前5年,袁征每天的工作就是埋頭敲代碼。每天比本土員工早兩個小時到崗,周末通宵達旦地編程。如果別人工作8小時,他就工作10個小時。如果別人不睡覺,他也絕不睡覺。
沒日沒夜的努力,終于有所收獲。
從普通程序員到工程師經理,再到高級工程師經理、總監、高級總監,袁征在網訊的職位不斷提升,也帶領網訊一步步走向行業高峰。
2007年,網訊被思科高價收購。袁征作為網訊干將,成為思科工程副總裁。在任四年間,他從零開發新業務,帶領手下將業務收入做到8億多美元,掌握了11項專利。
到了這個地步,已是當時華裔工程師的巔峰狀態,袁征本可以躺在功勞簿上安逸度日。
但那就不是從小愛折騰的袁征了。
2011年,袁征拜訪客戶時發現,市面上的視頻產品都沒真正地滿足客戶需求,客戶并不滿意。
他意識到一個問題:公司只關注自己想做的,卻沒有好好了解客戶真實需求。
他給公司提出改善意見,想重新開發讓客戶滿意的新產品,但未被采納。于是他離開了思科。
這一年,袁征41歲,他放棄了一份管理著800人的高薪工作,自己創立了 Zoom。等到這次爆發時,袁征已經50歲了。
02
只有把自己準備好了的人
才會在機會到來時順勢爆發
視頻會議的創業公司肯定很多很多,但像Zoom這樣爆發的并不多。
為什么?
因為大機會來臨時,肯定都有增長,但只有那些在之前準備得更好的產品,才會有最大的爆發。
疫情之前,袁征帶領團隊把Zoom做到了極致,萬事俱備,只待一戰。
創立 Zoom 的第一天,袁征在墻上貼了張海報,上面寫著圖中三句話。
袁征提出一個硬性要求:
做精品,要客戶都能喜歡。有些功能,要做到只要一個按鈕。
他說:我每天花時間最多的就是想如何把產品做得簡潔好用。堅持簡單非常難,但好產品就是有價值、簡單。
把客戶服務好,袁征在這方面幾乎做到了極致。
產品上線后,他每天都會登陸公司網站,查看用戶留言。他還親自給每個退訂的用戶寫郵件,詢問他們對服務哪里不滿意。
客戶沒想到一個CEO居然會天天回復網站留言,回信指責 Zoom:你們騙人!明明是自動回復,還騙我是CEO親筆信。
產品的所有迭代,也都緊跟著客戶需求。堅持一切從客戶出發,讓 Zoom 的產品推薦率和用戶忠誠度很高。袁征帶著 Zoom 一往無前,萬夫難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