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胸部CT廣泛普及,體檢查出肺結節的人越來越多。查出肺結節確實讓人焦慮,有人一看到“肺結節”就覺得自己要得肺癌了。
那么有了肺結節就一定會得肺癌嗎?為什么有些人明明不吸煙也會得肺癌呢?
結節,只是影像學上的一個描述性名詞,不能反映病灶的具體性質。
在影像檢查中(如CT或胸片)發現類圓形的直徑小于3cm的病灶通常描述為結節灶,當直徑小于1cm時常被描述為“小結節”,而直徑小于0.5cm時就被稱為微小或細小結節。
肺內結節分為良性、惡性兩種。
常見的肺內結節或小結節包括球形肺炎、結核球、錯構瘤、良性纖維增生等,癌前病變為不典型腺瘤樣增生,惡性病變則有可能是原發性肺癌或肺內轉移癌。當然部分良性病變長時間之后也可能轉化為惡性。
根據結節的密度不同,可以分為純磨玻璃結節、部分實性磨玻璃結節和純實性結節。
在這三類結節中,惡性病變分別占18%、63%、7%。初次CT檢查發現的肺部小結節,80%-90%都是良性病變,但卻要高度重視,因為仍有一定比例的早期肺癌可能,定期復查必不可少。
結節長得越“古怪”,惡性可能越大。比如有分葉、毛刺、胸膜牽拉、含氣細支氣管征和小泡征、偏心厚壁空洞等。
>1.5cm的實性結節或者>8mm的混合磨玻璃結節,屬于高危結節。定期復查中,結節不斷增大,需警惕惡性。
事實上,肺癌是由很多因素導致的,抽煙雖然是造成肺癌的“頭號殺手”,但是一些次要的原因也不容忽視。不吸煙的肺癌逐漸增多,因為環境、飲食、遺傳因素都與肺癌有關。
我們的環境中也會有一些致癌因素:
●?比如即使沒有主動吸煙,長期暴露于“二手煙”的環境之中也十分危險;
●?又比如長期暴露在廚房油煙中,接觸了一些有害物質。
雖然肺癌整體上還是“鐘情”于中老年人,但近年來肺癌年輕化趨勢十分明顯。
熬夜、加班導致身體過勞,在勞累情況下身體抵抗力會變差,自身對于致癌因素的免疫力變弱,這么一來就加大了患上肺癌的概率。
臨床中5%~15%已經確診肺癌的患者,在診斷明確時也沒有癥狀。若出現干咳、血絲痰和胸痛較容易能聯想到肺癌,但還有一些容易忽視的癥狀。
聲音嘶啞是肺癌轉移到縱隔淋巴結侵犯喉返神經引起的,在心臟旁邊,縱隔內有控制聲帶的神經,叫喉返神經,肺癌轉移到喉返神經周圍的淋巴結后,這個神經被壓迫或侵犯,就會出現聲音嘶啞的癥狀。
當肺癌發生骨轉移最常見的就是脊柱,因此出現腰痛或胸背痛并且有固定壓痛點時,請及時就診。
這不是肺癌所特有的,但在肺癌患者中很常見,表現為:手指或者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狀膨大,手指末端看起來像鼓槌。
惡性腫瘤、甲亢也會出現體重下降。因此,若沒有刻意減肥卻出現體重短時間明顯下降要提高警惕。
高危人群是年齡>40歲,合并以下1種或多種危險因素者:
●?吸煙≥20年包(年包指每天吸煙多少包乘以持續多少年,例如20年包指每天1包持續20年或每天2包持續10年),其中包括戒煙時間不足15年;
●?被動吸煙;
●?有職業暴露史(石棉、鈹、鈾、氡等接觸者);
●?有惡性腫瘤病史(淋巴瘤、頭頸部癌癥或與吸煙有關的癌癥);
●?有家族史:一級親屬罹患肺癌;
●?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彌漫性肺纖維化病史。
肺是一個反應相對遲鈍的器官,重視肺部健康,早預防、早篩查、早干預,才能享受健康自由的呼吸,提高生命質量,盡享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