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體檢季,很多人發現自己有脂肪肝,但態度卻很佛系:脂肪肝不癢不痛,沒有不舒服,不用當回事。
其實,我們的肝臟并沒有那么堅強,哪天真的受不了,脂肪肝就可能會一步步發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那么年輕健壯的肝,到底是怎么一步步壞掉的?
據數據顯示,我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高達32.9%。也就是接近3個人中,就有1個是非酒精性脂肪肝。
而且,脂肪肝越來越盯緊年輕人。
分析顯示,對于60歲以下的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從2007-2010年的17.8%上升到2015-2018年的28.7%。
這其中,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癥的人群是脂肪肝高危人群。
而且長得瘦也不是免死金牌。
西方國家人群患病率17%~46%,瘦人占7%,亞太地區BMI正常瘦人患病率為25%以上。我國瘦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亦達到10%以上。
作為蛋白質、脂肪和糖類三大代謝的樞紐器官,肝臟維持著體內代謝的平衡,每時每刻都進行著多種多樣的、復雜的生物化學反應。
因為肝臟的代償作用十分強大,少數肝細胞受損不會表現出任何不適,當我們覺察出肝區異常時,往往已經有大于半數以上的肝細胞受損,肝臟疾病不容忽視。
脂肪肝全稱為脂肪性肝病,在醫學上根據組織學特征分為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根據有無長期過量飲酒,又分為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
「多重打擊」可以解釋其發病過程,在易感因素的長期作用下,如營養過剩、糖尿病等,體內代謝紊亂,此時的肝臟分身乏術,顧此失彼,導致肝細胞內過量脂質沉積。
過量的脂質超出肝臟的代償能力,分布于肝臟的各個角落,進入肝細胞內部。
因為「外敵入侵」,肝細胞奮起反擊,產生大量的炎癥因子消滅脂質,然而源源不斷的脂質進入細胞內部,引起氧化應激、肝細胞線粒體功能障礙、內質網應激和細胞壞死。
此時肝細胞利用僅存的防御功能不斷進行纖維修復,導致大面積纖維化,隨著時間推移,脂肪肝進展為脂肪性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致病因素主要為乙醇,乙醇損害肝臟可能涉及多種機制。
血液是肝臟的「生命源泉」,為肝臟帶來氧氣,運走代謝廢物,長期大量飲酒的人群血液中酒精濃度過高,導致肝臟血管收縮、入肝血流減少,出現肝臟微循環障礙。
類似于一部汽車中一個關鍵零件工作障礙,久而久之,障礙逐級放大,最終影響整部汽車的性能,肝臟微循環障礙最終影響整個肝臟功能。
乙醇在肝臟中的代謝需要大量氧氣的參與,又因為入肝血流的減少,加重肝臟低氧狀態,導致肝臟功能進一步惡化。
乙醇的代謝中間產物乙醛是高度活性分子,能與蛋白質形成乙醛-蛋白復合物,對肝細胞產生直接損害。
此外,由于此種復合物在正常生理環境中不存在,我們的免疫系統將其視為「外敵」,立即啟動體液免疫反應,在對抗「外敵」過程中產生大量炎癥因子,加重肝細胞損傷。
長此以往,在乙醇的刺激下肝細胞發生脂肪變性,然后逐漸發展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纖維化和酒精性肝硬化。
飲食調整:低糖,低脂,平衡膳食,增加膳食纖維。
多做運動:每周最少進行5天中等強度的活動,累計150分鐘以上。推薦一些有氧運動,如騎自行車、游泳、跳舞等。
對于超重和肥胖患者,最初6個月以內,減輕目前體重的5%-10%,每周下降0.5~1.0千克為宜,減重速度不宜過快,如體重下降過快,反而加重脂肪肝。
最后要提醒大家,如果檢查出脂肪肝,千萬別視而不見不當回事,你的“小心肝”,一般都很乖,但發起病來要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