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shù)據顯示,我國高血壓患者已達2.45億。但比起高血壓本身,更可怕的是它引起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帶來的死亡風險。
近日,全球心血管病危險因素負擔報告顯示,高血壓是傷血管的第一因素。
那么長期高血壓如何慢慢“壓”壞心血管的呢?
《美國心臟學會雜志》近期發(fā)表的全球心血管病危險因素負擔報告,將危險因素從高到低進行了總結。
高血壓是誘發(fā)心血管病的首要危險因素,其余危險因素依次為不健康飲食、壞膽固醇水平高、空氣污染、吸煙酗酒、運動不足。
破壞血管內皮功能,令血管彈性下降,脂質進入動脈壁損傷內膜,形成瘢痕樣增生;
進而促使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傷及心、腦、腎、眼等靶器官,引發(fā)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中風、癡呆、心衰、心絞痛、心梗、腎病、視網膜病變等。
研究發(fā)現(xiàn),高收縮壓導致的心血管病負擔,在不同省份差距較大,高血壓更傷北方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東北處于高寒地帶,當氣溫降低時,機體為了維持正常體溫,全身血管較溫暖炎熱時明顯收縮,血管阻力增大,更容易使血壓進一步升高。
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而鈉離子會潴留水分,使血容量增加,血壓會因此升高。東北地區(qū)居民平均鹽攝入量高達14~15克/天。
規(guī)律運動有助促進血液循環(huán)、控制體重、提高抵抗力及心肺耐力。但東北地區(qū)由于一年中寒冷天數(shù)較多,很多人習慣窩在家里不出門,久而久之會誘發(fā)一系列健康問題。
手指輕搭在手腕靠近大拇指一側,感受脈搏。正常脈搏與心率一致,每分鐘60~100次,且間隔規(guī)律。若脈搏跳動不規(guī)律,可提示房顫、血管狹窄等疾病。觀察脈搏是發(fā)現(xiàn)房顫最簡單易行的方法。
肥胖會增加全身各個臟器,尤其是血管的負擔,增加高血壓、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而腰圍是心腦血管疾病更敏感的預測指標。
腰圍測量方法:用皮尺在臍上0.5~1厘米處水平繞一周,肥胖者選腰部最粗處水平繞一周。中國男性>85厘米、女性>80厘米被認為是腹圍超標。
按壓腿部,如果發(fā)現(xiàn)一側比另一側粗,一按一個坑,或者雙腿發(fā)沉、發(fā)脹,可能是水腫了。下肢水腫是由于血液回流不暢或體液淤積在下肢導致的。
明顯誘因的一側或雙側下肢水腫,可能反映嚴重的疾病,如心功能不全、靜脈曲張、肝腎疾病等。出現(xiàn)這種情況,就要及時就醫(yī)。
控制血壓是一項持久戰(zhàn),重在堅持,從戒煙戒酒、調整生活作息這些日常小事做起,才能真正守護好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