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常會覺得慢性疲勞、昏昏沉沉,雖然不疼不癢,卻極大降低了生活質量。
很多人會覺得這只是沒休息導致的,但其實可能是“微血栓”在作怪!
血栓就像是游走于血管內的“幽靈”,一旦堵塞血管,會使血液的運輸系統癱瘓,甚至可能致命。血栓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任何時間,嚴重威脅著生命健康。
微血栓,指的是直徑小于200微米的血小板團塊,一般的X光、B超、心電圖很難發現。
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學生理學家特里西亞·比勒陀利烏斯提出,微血栓可能與長新冠虛弱癥狀有關。
研究發現,微血栓大量長期積聚在體內,會阻塞毛細血管,影響血液流動和氧氣交換,從而讓人出現慢性疲勞、肌肉疼痛等癥狀。
如果常出現心悸、頭暈、呼吸困難、活動后氣促等表現,要警惕可能是微血栓。
血栓通俗地說就是“血塊”,它像塞子一樣堵塞了血管通道,導致相關臟器沒有血液供應。
按照形成過程和存在部位,血栓大致可分為透明血栓(微血栓)、白色血栓、紅色血栓;臨床中更常分為動脈血栓、靜脈血栓、心臟血栓。
靜脈血栓的形成,很多沒有任何癥狀和感覺,一旦發生可能致命。靜脈血栓主要堵在肺部,常見疾病是下肢深靜脈血栓導致的肺栓塞。
動脈血栓十分兇險,最常出現的部位是心臟血管,可導致冠心病。動脈血栓堵到人體主要的大血管——冠狀動脈,導致組織器官沒有血液供應,引發心梗或腦梗。
房顫患者最容易長心臟血栓,因為其心房正常的收縮運動消失,導致心腔內形成血栓,尤其是當左心房血栓脫落后,最易堵塞腦血管,引起腦栓塞。
不少胸痛病人覺得“挺一挺就過去了”,但是有些胸痛靠硬抗往往會導致惡性后果,比如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急性主動脈夾層、急性肺栓塞等。
冠心病全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狀動脈是給心臟供血的血管,如果發生了堵塞,心臟供血就會受到限制,缺血嚴重便會產生胸痛。如果沒有及時就診,可能會迅速危及生命。
那么該如何識別這種可怕的胸痛呢?
以下三種情況需要引起特別重視:
●?自我感覺疼痛劇烈的時候:九成人的胸痛維持在胸部正中間或者左心前區;
●?大汗淋漓;
●?疼痛時間:1秒至2秒的胸痛可以觀察,一旦疼痛持續時間大于15分鐘就不要再等了。
間歇性跛行:沒走多遠腿就疼,原來走幾千米都沒事,現在沒走幾百米就腿疼,并且還疼得厲害。這種表現提示支配下肢的動脈可能出現了阻塞,建議及早治療,防止因完全阻塞造成肢體壞死而截肢。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癥狀可能提示血管出現問題:
●?腿腳冰涼或兩條腿溫度不一樣;
●?腿部蒼白;
●?下肢喪失感覺,甚至出現腿不能動,這些情況是急性下肢缺血的表現。
一側肢體腫脹,肌肉有壓痛,可能提示肢體靜脈阻塞,此時千萬不要按摩、擠壓、亂動,要緊急就醫,防止血栓脫落進入肺部,發生肺動脈阻塞,造成肺栓塞。
肺栓塞是一種死亡率極高的疾病,較急性心肌梗死更易漏診和誤診,也是長途旅行發生猝死的常見原因。
血栓是健康的“沉默殺手”,所以一旦發現上述不適癥狀,一定要引起重視,避免釀成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