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過以下困惑:
明明工作忙得很,卻始終無法集中注意力,效率低下;年紀輕輕,記憶卻像“金魚”,上一秒想要做的事,轉頭就忘了;精神狀態差,幾乎每天都感到疲乏無力、頭昏腦脹,提不起精神。
這很可能是大腦向你發出的“危險信號”,而大腦作為人體組織的“指揮官”,一旦出了健康問題,影響力可非同小可,小瞧不得。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一項研究數據表明,影響人類健康的因素70%來源于腦,其它30%源于細菌和病毒。
人體是一個很奇妙的組合,每個器官都有其獨特之處,但在眾器官中,要數最“聰明”的還得是這位——大腦。
它是我們人體的“最高指揮官”,和脊髓一起構成了人的中樞神經系統,掌控人體的思維、認知、運動、情緒、語言、嗅覺、聽力等等一切活動。
大家之所以叫它“大腦”,多半是因為這三大特質:體積大、結構系統龐大、功能作用強大。
掌控人體所有功能的腦,的確是個很復雜的器官。但簡單點來說,人腦可粗分7大部分:大腦、間腦、小腦、腦干、中腦、橋腦與延髓。
首先,大腦分左、右兩個,稱為左右大腦半球,是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最復雜部分,屬于腦界的高層。人的“五臟六腑”、吃喝拉撒睡、學習能力、記憶力、內分泌等,它都可以“插手”。
而間腦位于中腦和大腦半球之間,恰好是整個腦的中點。該區域損傷可以導致睡眠覺醒、體溫調節、激素分泌異常。同時它也是感覺神經的“傳遞者”。當我們在感受世間萬物的悲歡、冷暖時,就是它在起作用。
小腦住在后顱,長相好似一朵“花菜”,不僅能控制軀體平衡,也能參與隨意運動,調節肌肉張力。平時想讓身體保持平衡的姿勢,就得依靠它。
腦干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中樞,不僅有著許多重要的結構,還是神經元、顱神經以及其它神經核團的聚集地。我們的心跳、呼吸、消化、體溫、睡眠等,一個個都跟它關系匪淺。
根據科學家研究發現,一個成年人的大腦,大約有140億個細胞,1000億個神經元,儲存量約是7.6億TB,相當于3.8億塊容量為2T的硬盤。
然而,這個看似無所不能的器官大佬,卻是個“勞碌命”。24小時在線工作,全年午休,將“生命不止,奮斗不息”的工作理念進行到底。
很多人都以為它是能掌控一切的大BOSS,卻忽略了它的軟肋——害怕缺氧。雖然它只占體重的2%,但是耗氧量卻達到了身體的25%。
若一旦失去氧氣,危害不容忽視:
人要想活著,離不開腦;要想活得好,更離不開健康的腦。
或許很多人還沒意識到,如今快節奏的社會,人們因生活節奏、工作壓力等因素,越來越多的人染上了作息紊亂、飲食不規律、久坐不動等陋習,從而引發了許多腦健康問題。
有數據表明,目前我國腦血管病患者近700萬,每年新發病人都超過200萬。其中腦血管病的發病率是最高的,致殘率也是最高的,70%以上都留下各種各樣的后遺癥。
既然說到了腦血管疾病,那就不得不提一嘴“腦中風”,學名“腦卒中”,主要指人體腦部血管由于某種原因,而造成顱內血液供應障礙引發的腦組織損害的一大類急性腦血管疾病,一般分為缺血性卒中(腦梗死)和出血性腦卒中(腦溢血)。
說通俗點,若把大腦的血液比作河流,那腦梗死就像河流堵塞而造成土地干裂;腦出血就像河水決堤而淹沒村莊大地;一個是供血不足“旱死”,另一個供血過多“澇死”。
一旦患上腦中風,短短幾分鐘就可能會讓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角歪斜、語言不利、大小便失禁,甚至是癱瘓,徹底失去生活的尊嚴。
有數據顯示,中國人的中風風險全球最高,高達近39.3%,位居全球第一。
平時發現身體不適時,一定要強烈重視,警惕“大腦警報”。
●?突然的頭疼,脖子發硬,出現反胃,伴有噴射狀嘔吐;
●?身體一側或雙側,上肢、下肢出現無力、麻木笨拙、沉重;
●?頭暈目眩或步態不穩,平衡感差,容易意外摔倒;
●?單眼或雙眼突然視力下降,看東西不清楚或重影;
●?容易突然昏迷、意識不清,甚至出現大小便失禁;
●?出現既往少見的面目麻木或口角歪斜,發音不清、語言表達困難。
雖然腦部疾病種類如此之多,但大部分腦病是可以預防和治愈的,只要控制好危險因素,就能降低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