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血壓,人們往往都會把注意點放在血壓的高低上,即收縮壓多少,舒張壓多少,鮮有人會關心壓差值,但它卻很重要。
一般來說,正常的血壓差應該在30-40mmHg這個范圍之內的,而若壓差大于60mmHg,可能會帶來危險!
某大爺自測血壓時,偶然發現左手高,右手低,雖然感到很奇怪,但是并沒有放心上。
沒想到一周后突然發生了昏迷,送醫后診斷為腦出血。最后雖然保住了生命,但是落下了右半身癱瘓。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壓日,那么壓差大到底對身體有哪些危害呢?今天就來聊一聊。
血壓壓差異常的危害主要是在對靶器官的損害,最常見的是腦、心、腎。
血壓的壓差,也是反映大動脈彈性的一項指標。脈壓差增大或預示著動脈彈性差,也就是動脈壁的結構和功能受到損傷,管壁變硬。
長期的血壓增高會導致血管張力增加,血管內膜過度伸張,從而引起血管內膜損傷,內膜變得不光滑,失去彈性,繼而出現動脈硬化,甚至在腦小動脈中形成微動脈瘤。
這時如果因特殊原因(例如生氣、用力、動作過猛等),可能會引起血壓突然上升,壓差明顯增大,動脈壁不能耐受,就容易破裂出血。
一旦出現頭暈、頭疼;惡心、嘔吐;一側肢體麻木;肢體軟弱無力、活動受限等情況,可能出現了腦損傷,一定要及時檢查。
收縮壓太高,心臟負荷增大,可出現代償性左心室肥厚,而且隨著病情發展,心肌細胞過于肥大,無法從血液中順利獲得足夠的氧氣和養料,缺血缺氧會逐漸引起心肌損害,導致心肌凋亡、心肌纖維化,甚至心力衰竭。
研究證實:血壓合并左心室肥厚可導致心血管病死亡率增加8倍,冠心病死亡率增加6倍,而且左心室肥厚程度越重,心血管病風險越高。
一旦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小腿水腫;血管突出等癥狀的,可以去醫院做個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檢查。
腎臟起著全身血液過濾的作用,而長期的高血壓可引起腎細小動脈硬化,導致腎功能減退。
隨著病情加重,腎小球也會受到損害,過濾效果越來越差,腎功能進一步受損,最終可能發展成腎功能衰竭;同時,體內水鹽代謝能力也可能失調,導致尿毒癥的發生。
若出現臉部、下肢水腫;胃口不好、易腹脹;起夜上廁所的次數增多等情況,可能是腎臟有問題。
那么高血壓患者該如何控制好壓差呢?除了堅持服藥,你還需要做到這幾步:
●?雙臂都要測,一般雙臂血壓超過20mmhg,就需要檢查血管超聲或CT。另外,高血壓患者在進行降壓治療時,不要盲目追求血壓降得低、降得快,一般低壓不低于70mmhg,否則容易出現心梗危機。
●測血壓不能只測一次,連續測量3次,每兩次之間應間隔1分鐘以上。從休息到測量完畢,總共用時約15分鐘。
●?測量血壓的最好時間其實是夜間睡覺以后,但這很難做到,所以可以選擇兩個測量點代替:睡前一小時測血壓和早上醒來一小時測血壓。這兩個時間點的血壓值最有價值,可以知道夜間血壓是否會高。
壓差大的高血壓與動脈硬化密切相關,保持動脈血管的彈性,就有助于預防壓差大的情況發生。
卵磷脂,不僅可以在腸道中與膽固醇結合,減少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還能在血液中與小顆粒膽固醇結合,促進膽固醇的利用,避免膽固醇黏附在血管壁上。這兩方面的作用,有助于降低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風險。
雞蛋、豬肝、大豆含有卵磷脂,日常可適當食用。
研究顯示,中等強度的運動,每次30分鐘,每周5~7次,可使收縮壓下降4~9mmHg。
推薦進行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游泳、爬山等有氧運動,以及力量訓練。有條件者,可進行心肺運動負荷試驗,觀察運動狀態下血壓和心率的變化,專屬定制合適的“運動處方”。
高血壓是多種疾病的引路者,學會管控自己的血壓,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將心梗、中風等拒之門外,看完文章的你,是時候做出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