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精品电影|五月色婷婷久久综合|亚洲自拍另类小说综合图区|国产美女精品视频|高hplay肉np调教

  • 葆蒂蘭網群
新聞動態 News

張小龍2019公開課演講,總結微信8年

日期: 2019-01-11
瀏覽次數: 78
分享到:
張小龍2019公開課演講,總結微信8年




微信的原動力,可以總結為兩點:第一,堅持做一個好的,與時俱進的工具。第二個原動力是,“讓創造者體現價值”。


張小龍2019公開課演講,總結微信8年


大家好!我是張小龍。


剛剛我們在下面看了一下這些吐槽,非常好,因為我每天都在聽到這樣的聲音,都已經習慣了。我覺得在中國來說,每天都有5億人說我們做得不好,每天還有1億人想教我怎么樣做產品,我覺得這是非常正常的一個事情。但是我來這里不是為了教大家怎么做產品的。


每年我們內部問我要不要參加公開課?我總是說我還沒有確定好,我還是要想一想,后來我跟他們提了一個條件,如果我要來的話,能不能把我的時間放到更加晚一點的時間,因為我特別希望我有一個特別好的狀態跟大家做交流。后來我用了一個理由說服了我自己,今年我要過來參加一下,因為你連續好幾年來參加,突然中斷了,有一點把一個行為藝術突然中斷的感覺。


特別是今年這樣一個時間點,我覺得很特別,如果是去年的話,大家都會說“七年之癢”,我只能總結怎么樣“癢”的。今年是8年,在今年8月份的時候,微信的日登錄量超過10億,這是一個特別大的里程碑,這可能是國內歷史上第一款APP有10億DAU的數量級,我們也沒有公布過,可能在我們自己看過來,這只是哪天達到的一個問題。但是對于一個做互聯網產品的人來說,應該還是一個很值得慶祝的一個事情。


特別是最近我們發布了微信7.0版本,當然又有5億人吐槽,有1億人教我怎樣做產品了,并且還有8億人看不懂我們一句話“因你看見,所以存在”到底是什么意思。在座的有人看懂了嗎?看懂了舉一下手讓我看一下。


謝謝這么多知音,有10%的人勇敢地舉手了。這一句話可以從很多的層面理解,就像我在朋友圈里面發了一段王陽明的《心學》,但是并不只是從這一個維度,我覺得是從很多的維度,我不想做一個解釋,我覺得有一個神秘感特別好,每個人有自己的解讀是特別好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會更好一點,就像微信這么多年以來,微信的啟動頁面總是一個人站在地球前面,剛發布的時候,有很多人問我為什么是一個人站在地球前面,更早的版本是一個人站在月球前面,那個時候也是很有想象力。對于這個點,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因為我們沒有標準答案,所以這么多年以來,每次當你看到微信這樣的一個啟動頁面,你可能都會有一個想法:這個人在干嘛?他站在地球前面做什么?過了一年你的想法會變一點,再過一年又會變一點。正是因為這樣,我覺得才是一個特別好的啟動頁面,因為他把想象空間留給了用戶自己,10億用戶有10個億的理解,他會找到打動它的點。所以看起來很多的APP都在把自己的啟動頁變來變去,微信這個不會變,并且我相信將來也不會變。


張小龍2019公開課演講,總結微信8年


關于設計原則


有一個朋友說,在互聯網界,微信就是一個異類。所謂異類,就是和其他的產品都不一樣。我其實很驚訝,也很自豪。


自豪的是,做異類是表示你與眾不同,那就是很優秀了。驚訝的是,其實微信只是守住了做一個好產品的底線,居然就與眾不同了。那是因為很多產品不把自己當產品看待,不把用戶當用戶看待。而微信,做到了這兩點。


微信和很多產品不一樣的一些點,會在很多地方體現出來。比如,很多APP到了春節等特定節日的時候,就把logo和界面變成紅的、黃的,變成像番茄炒蛋一樣。但是微信不會這么做。很多人可能會問我們為什么這么堅持。


這次的公開課我把時間放在晚上,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如果認真準備一個東西來跟大家分享,那我很有可能會超時,在晚上這個超時的空間是很大的。


現在,微信到了10億的DAU,在這樣的一個點上我更愿意花一定的時間,從微信的起源、本質這些方面來更加全面的講解一下微信背后到底我們在想什么。


其實有時候我很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什么樣的產品是好的產品?是說它有很多的用戶?說它讓人上癮,還是什么樣的?


我記得在很多年前,當我們在用蘋果手機,我們會研究為什么會設計這么好的產品出來?我記得有一位德國的產品設計師Rams總結過好的設計的十個原則,這位設計師也曾經是蘋果公司特別推崇的一個人。


我把這十個原則念給大家聽下,大家可以對照微信來思考一下,會很有意思。


第一個原則是好的產品富有創意,必須是一個創新的東西;


第二個是好的產品是有用的;


第三個是好的產品是美的;


第四個是好的產品是容易使用的;


第五個是好的產品是很含蓄不招搖的;


第六個原則是好的產品是誠實的;


第七個是好的產品經久不衰,不會隨著時間而過時;


第八個原則是好的產品不會放過任何細節;


第九個是它是環保的,不浪費任何資源的;


第十個是盡可能少的設計,或者說少即是多。


而微信從來不做節日運營或者logo的變化,很多人會說微信很“克制”。但其實這并不是克制的結果,本質上是因為微信一直在遵循一種好的設計原則,使得我們不會去做很多影響設計美感的事情。


而我觀察到的很多業界的產品經理,其實畢業后就會被自己所在的公司誤導。因為公司的目的是要流量要變現,所以大家的KPI就是如何產生流量如何變現。一旦圍繞這個目標,大家的工作目的已經不是做最好的產品,而是用一切手段去獲取流量而已。


這并不是我們倡導的原則,我們更多倡導的是利用微信做出好產品分享用戶。


有一次我問同事一個問題,PC時代,PV最大的頁面是什么?答案是IE瀏覽器的404頁面。我問大家,微軟為什么不在這個頁面放廣告呢?同事們回答不出來。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是啊,為什么微軟不在這么大流量的地方放廣告呢?為什么微信不在啟動頁放開屏廣告呢?大家可以自己去想。


微信有8年了。想一想,你每天花在微信上的時間有多少?你花在最親密的朋友家人身上的時間多,還是你花在微信的時間多?如果微信是一個人,它一定是你最好的朋友,你才愿意花那么多時間給它。那么,我怎么舍得在你最好的朋友臉上,貼一個廣告呢?你每次見他,都要先看完廣告才能揭開廣告跟他說話。


很有意思的是,因為遵循原則,很多東西我們又必須堅持去改變。


這里讓我想到微信7.0版本的UI做了一個特別大的調整,也有很多用戶吐槽,覺得非常不習慣。


其實任何一個大的改版都會帶來用戶的不滿,因為人習慣于自己熟悉的界面,覺得是最好的。我們沒辦法讓10億人來投票決定什么是好的,也投不出來。那怎么才能通過改變尋求設計的優化,讓它變得更好呢?這個決策必須遵循好的設計原則。


就像微信7.0版本的時候我們內部使用了很長時間,我自己一直在兩個版本不停地切換,當我用了一段時間,我不愿意切換到舊的版本去。也許用戶一下子不能接受,但是我相信他們適應以后也會接受。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要用我們的產品不停地適應時代,而不是因為害怕用戶的抱怨就不去改變它。


初心與原動力


初心,是用熟了的詞,我換一種說話,叫“原動力”。


原動力其實應該是內心深處的一種認知和期望,它很強大,以至于可以堅持很久,克服很多困難去達到它。


那么微信的原動力,可以總結為兩點。


第一,堅持做一個好的,與時俱進的工具。


由于我對工具產品熱愛,我甚至會親自動手寫代碼來打造出一個foxmail這樣的產品來滿足自己的制造欲望。所以做一個優秀的工具,對我來說是值得癡迷的。微信的基礎點,就是成為一個優秀的工具。


雖然我很清楚在現在這樣一個商業環境下,廣大用戶其實對于糟糕的強迫式體驗容忍度是很高的。


人們會以為很多東西是正常的,比如開屏廣告是正常的、系統推送的營銷信息是正常的,誘導你去點擊一些鏈接是正常的,這樣壞的案例特別多。如果回到短信時代,每個人手機里面垃圾信息比正常信息還要多,可怕的不是垃圾信息更多,而是大家會認為這是正常的。


當你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產品,你就不能接受一個很爛的功能被加在用戶的身上。


所以微信一直堅持底線,我們要做一個好的工具,可以陪伴人很多年的工具,在用戶看來,這個工具就像他的一個老朋友。


什么是“與時俱進”的?


對用戶來說,我們不能說,微信就是一個工具,我們要獲得用戶的認可。


大家知道微信有一句slogan: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


為什么是一個而不是一種?當年,當同事問我的時候,我其實解釋不清楚,但我知道,如果是“一種”的話,它就是一句普通的話,起不到一個slogan的作用,也不能讓人記下來。它必須是一個生活方式,這只屬于微信的,它是一句獨特的話。當時其實微信并沒有覆蓋到那么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連微信支付都還沒有。但現在回過頭來看,它確實代表了一個生活方式。


這是一個生活方式,其實腦袋里面是有一個念頭的,微信會介入到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里面去。它應該緊隨時代的潮流,甚至引導時代的潮流。當時是有這樣一種感覺,但其實并不知道它會怎么樣去介入,是哪些方面。但是如果不把它定位為一個生活方式,如果只是定位為一個通訊工具,那就會過于片面,或者讓我們的未來沒有那么大的想象空間。所以現在想起來,當時是很勇敢地提出了它是一個生活方式。


現在我們看到,微信從很多方面融入到大家的生活中,群聊、朋友圈、紅包、公眾號、小程序等等。我覺得微信實現了生活方式這個夢想。


第二個原動力是,“讓創造者體現價值”。


在微信很早期的版本,我們就發布了公眾平臺。這也是微信的一個創新。當時的思考主要是,微信會取代短信,那么短信時代的市場需求是,眾多的服務都要通過短信來觸達用戶,我們取代了它,也得提供相應的能力來覆蓋這個需求。


但我知道短信、郵件,因為是可以不受控地群發的,這帶來的副作用大家都知道。于是想,如果微信提供一種基于訂閱的模式,即避免用戶被騷擾和欺詐,也讓服務可以可控地給需要的人發信息,其實是做一個C端和B端的橋梁。我還記得當時構思得差不多的時候特別興奮,跟Pony發消息說這樣一個機制會多么多么厲害。Pony說垃圾信息怎么辦,我說天然沒有垃圾消息啊。


所以從公眾平臺開始,從連接人到連接服務去擴展以后,微信開始體現平臺化的優勢,包括后來的小程序。


做平臺,需要有原動力。否則,我們可能淪為當年運營商的SP平臺。可能很多人沒有聽說過SP平臺了。


當一個平臺只是追求自身的商業利益最大化的時候,我認為它是短視的,不長久的。當一個平臺可以造福人的時候,它才是有生命力的。


當時做公眾平臺的時候,我們就會想,我們要幫助到人們解決什么問題。當然是通過信息觸達來替換掉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弊端。這是互聯網的優勢。舉例來說,傳統的商業,依賴于你要在一個人流大的地方租一個商鋪,但利用互聯網,地理不再是優勢,你的服務質量才是優勢,那么,我們要幫到那些真正有好的服務的人和集體,去觸達潛在的用戶讓客戶更容易連接到他們。


當時舉例最多的案例,是如何幫助一個盲人,沒有技能,也能夠找到顧客。他應該有公眾號,他的顧客會在關系鏈里傳播這個公眾號。所以,當時定下來公眾號的slogan是,“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它的公眾號,就是它的品牌。并且,品牌是基于關注和認可的。


這個時候我們的原動力是讓創造價值的人體現價值。因為微信可以打破很多的信息不對稱,人們可以獲得更優質的服務。那么,人們會更多地想辦法去提供服務的質量和價值,這就是微信公眾平臺的原動力所在。


后來做小程序,也一樣。如果我們不能讓作出優秀小程序的人獲得回報,這個生態即便能起來一點點,又有什么意義呢?


今年,我真的看到了一個這樣的真實案例,是一個朋友在朋友圈里面發的,他發現有很多個盲人按摩師通過一個小程序找到顧客。看到這個案例我特別開心,因為這和最初我們反復地舉例說的場景是一模一樣的。


微信的很多創新其實都來自這兩個原動力。從專業的角度來說,大家可能會認為這是對未來的一種洞察。


但是所有專業洞察的背后,我覺得原動力反而是第一位的。或者說,一個好的產品是有自己的使命的。


我很慶幸,這么些年過去了,微信的原動力從來沒有變過。


我今天講了特別多,我其實想作為一個總結,因為在之前每次都是講某一個業務,今天我其實更多的作為一個產品經理跟大家做一個交流,作為一個產品經理,我自己其實能夠帶領一個團隊做出一個10億級的產品,我當然覺得很有成就,感覺對于我來說更加幸運的是可以在這個過程里面把我自己對于世界的認知體現在產品里面,并且成為一個產品的價值觀。我覺得這是一個更加難得的一個事情。當然內部有很多同事說我是很獨裁,我就認了我就很獨裁的,有很多產品是很民主的,但是有很多領導給他施加意見,最后這個產品是沒有靈魂的,最后這個產品會支離破碎。一個產品要有很強的認知,這樣才能造出一個東西它的內在是一致的。所以在這里要特別感謝一下我們團隊,因為平常在工作里面以批評為主,所以今天要借這個公開場合來感謝一下我們這個團隊。


并且我們也為我們團隊的每個人感到驕傲,因為就像剛才我們說的,我們獲得了“微信團隊”這樣一個名稱非常驕傲,因為很少有團隊以他的產品來命名,大家稱呼我們為微信團隊。不管我們在職的同事以及離職的。最近微信很多人離職,特別感謝他們在這個過程當中參與病人幫助微信能夠走到今天。講到這里基本上差不多了,我也特別感謝在座的各位能夠花這么多時間在這里聽我一個人講這么多東西。在我自己看過來,這些都是一些常識,在大家看過來可能也是一些常識。


作為結尾我想到一句話,有一句話我特別喜歡,它是一句電影的臺詞,叫“萬物之中,希望至美”。有很多人知道這一句話,我經常想的是如果微信不能給用戶帶來哪怕多一點點希望,我們就沒有辦法去判斷我們做的事情是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所以它也是我們衡量的準則。我今天演講就到這里。謝謝大家!感謝大家!


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



News / 推薦新聞 More
2025 - 05 - 11
母愛,是生命最初的溫柔當嬰兒的第一聲啼哭劃破寂靜一個女人便有了新的身份——母親。那一刻母愛便開始自由發生它藏在每一次輕拍嬰兒入睡的掌心在每一次目送孩子遠行的目光里在每一次電話另一端的關心中它沒有驚天動地的宣言卻如春雨般浸潤著生命的每一寸土壤
2025 - 05 - 09
致親愛的“她”:青春期的你,像一朵含苞待放的玫瑰,用蓬勃的生命力守護著生命的律動而立之年的你,開始顯露時光的痕跡。生育后的松弛、壓力下的炎癥、歲月催生的干澀……那些難以啟齒的隱痛,像一道道細密的針腳,縫補著生活的褶皺,卻也刺痛了遲來的覺醒——原來,你需要的從來不是“將就”,而是被溫柔以待的儀式感。因為愛自己,本該如此坦然…
2025 - 05 - 08
2025年5月4日至5日,葆蒂蘭國際集團與千悅美兒聯合舉辦的“贏在下半程——新時代、新趨勢、新未來業績增長會”在常州舉行。會議匯聚了葆蒂蘭國際集團董事長陳總、集團商學院導師、市場運營部老師以及千悅美兒黃總和高管團隊,共同探討2025年下半程的發展新路徑,助力企業搶占市場先機,實現業績突破性增長。
2025 - 05 - 07
“70%的女性一生中至少經歷一次私密健康困擾,但超過60%的人選擇沉默…”這不僅僅是一個數據,而是無數女性的真實困境。讓許多女性獨自承受,甚至默默忍受多年。我們關心肌膚的每一寸,卻常常忽視最需要溫柔對待的私密地帶。
地址:中國·深圳·寶安中心區·寶源路F518時尚創意園15棟3層
熱線電話: 400-808-1953
傳真:+86 0755-2788 8009
郵編:330520
葆蒂蘭(上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法律聲明


犀牛云提供企業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