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當今社會,腫瘤仍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難題之一。據全球最新癌癥負擔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癌癥大國”,每年惡性腫瘤所致的醫療花費超過2200億。在眾多惡性腫瘤中,胰腺癌因其發病隱匿、高度惡性、極為兇險,被稱為“癌中之王”,令許多人談之色變。因此,胰腺癌的治療也是人們最為關心的熱點。近期,國際頂級期刊NEJM(《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表的一種新型免疫療法TCR-T療法引起轟動!一種新型的“活”的免疫療法,將162億個免疫細胞輸入體內后,成功縮小了一名患有胰腺癌的女性的腫瘤,病灶消失達72%,研究人員認為它有可能使數百萬人受益。全新改造的TCR-T療法挑戰“癌王”!這項研究之所以在醫學界引起轟動,是因為大約90%的胰腺癌存在KRAS突變,其中最常見的亞型就是KRAS G12D,占到了41%!而針對這一具有特異性靶點的龐大患者群體,目前沒有任何靶向藥物獲批。而現在,研究人員專門研發了靶向KRAS G12D的TCR-T療法,將給胰腺癌患者帶來治愈的新希望。簡單來說,TCR-T療法需要從患者身上獲取T細胞進行改造,讓T細胞表達能夠有效識別腫瘤細胞的TCR(T cell receptor,T細胞抗原受體)使其能夠靶向特定的癌癥抗原的療法。這種新型的療法可以允許醫生為每個患者的腫瘤和不同類型的T細胞選擇最合適的靶點進行工程改造,使治療個體化,并為患者提供更大的緩解希望。在這項實驗中,研究人員...
發布時間:
2023
-
05
-
29
瀏覽次數:20
心臟作為人體的“發動機”,總是“撲通、撲通、撲通”有規律的正常運作,支撐起我們的生命活動。但是你有關注過自己的心跳快慢嗎?有一種流傳的說法“心跳越快,壽命越短”,真的是這樣嗎?01心臟總是砰砰亂跳可不是心動信號人的一生中,心臟大約要跳動25億~30億次,它的每一次跳動都是規律的。只有按照合適的節律跳動,心臟才能為血液流動提供動力,將血液運行至身體各個部位。一旦心臟跳動亂了節拍,人體的供血受到影響,會引發一系列健康危機。“心跳有個安全范圍正常成年人,在清醒、安靜狀態下,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為60~100次,平均為75次/分鐘。不同年齡、性別的人,心率會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兒童的心跳偏快,小于 3 歲的兒童心率多在每分鐘 100 次以上;女性較男性的心率也會偏快一些,老年人心率較慢。當心臟跳動的頻率發生改變,如變快、變慢或停頓等,醫學上便稱之為“心律失常”。“心率失常時,人會有什么感覺?輕度的心律失常,大多數人可能會突然感到心慌或心跳加快,出現疲勞、憋悶、氣急、胸痛、眩暈等情況。而重度心律失常的人,則可能會發生黑曚、暈厥、抽搐,嚴重者還可能會出現心力衰竭、心肌缺血甚至猝死。數據顯示,每年全球約有1700萬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約1/4是心律失常引起的猝死。在我國,據中國心源性猝死流行病學調查資料估計,每年心源性猝死事件達54.4萬例,其中80%以上由惡性心律失常引起。02心跳快慢與壽命...
發布時間:
2023
-
05
-
29
瀏覽次數:77
春夏交替之際,是胃腸疾病、心血管疾病、皮膚疾病等的高發期。如果您經常腹瀉、腹脹、便秘;經常感到疲憊,做事提不起精神;經常感冒生病、口腔潰瘍;傷口的愈合能力差……就該注意你的免疫力是否下降了!而腸道作為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人體70%的免疫力依賴它發揮作用。因此,若是免疫力下降,多半是腸道出了問題。那我們該如何養護腸道,輔助提高免疫力呢?01不同人群存在不同的腸道問題國人腸道健康問題堪憂,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更是會面臨不同的腸道問題:“年輕人此類人群容易出現便秘、腹瀉、腸炎、腸息肉、腸易激綜合征等問題。主要與以下生活習慣有關:①生冷、辛辣不忌口;②經常熬夜加班,壓力大;③經常出差旅行,容易水土不服。“老年人此類人群容易出現便秘、腹瀉、腹脹、腹痛、腸炎、腸息肉、腸梗阻、腸癌等問題。而這主要是因為年齡的增大,腸道本身也會退化:①腸道的消化能力下降;②腸道免疫力下降;③腸道中有益菌數量下降,菌群失衡;④長期服用藥物,而藥物會破壞免疫力較弱的人群的腸道微生物。“兒童兒童的身體器官尚未發育成熟,腸壁薄、粘膜脆弱,通透性高、屏障功能差,尤其是嬰幼兒主要依靠奶制品和簡單的輔食提供營養。因此胃腸道的主要微生物種類較少,抵抗性弱,容易被細菌或病毒侵襲,因而感染性腹瀉(細菌引起)和換季腹瀉(病毒引起)的發生率都很高。02腸道菌群對于人體的重要性腸道相當于人體健康的基石,其健康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身體素質。...
發布時間:
2023
-
05
-
29
瀏覽次數:15
腸道健康對我們的生活質量影響很大,有調查發現,腸道內某些有益菌群的數量和人的壽命息息相關。不夸張地說,腸道好、消化好的人,往往壽命要更長。然而在保護腸道健康方面,不少人還存在一定誤解。有這樣3種腸道,發生癌變的可能性更大,需要大家多加小心。這3種腸道最危險1. “干凈腸”有些人認為腸道必須完全排空,才能不積累毒素,然而事實并非如此。腸道里不可能一點內容物都沒有,為了清空腸道而吃刺激性的瀉藥,短則半年就可能導致腸道壁細胞增生,出現腸道息肉,甚至發展成癌癥。2. “節儉腸”很多人怕食物浪費,剩菜剩飯一放好幾天也不舍得扔掉,食用過多可能誘發腸道疾病。畢竟冰箱不是保險箱,冰箱里的細菌數量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會成百上千倍地增長。冰箱里保存的食物在低溫的狀態下,細菌的分解可能會慢一些,但細菌還是活的,若從冰箱里取出食物直接吃,就可能影響腸道,出現腹痛、腹瀉等癥狀。即便是放在-18℃到-20℃的溫度下,仍然有一些細菌會生長。所以剩飯盡量不要放置超過24小時。3. “養生腸”有些人為了養護身體,沒病也吃藥,還吃很多補藥。或者聽信沒有依據和來源的消息,自我診斷,憑感覺調配藥方。這些不當行為很可能會加重腸道負擔,引起不良反應,甚至可能擾亂腸道菌群平衡,引發慢性疾病,增加癌變幾率。想要養護好腸道,定期體檢必不可少。一般建議40歲后開始做腸鏡檢查,如果有家族史,適當提早檢查時間。4個信號提示腸道疾病1便秘...
發布時間:
2023
-
05
-
29
瀏覽次數: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