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肺纖維化,被稱為“不是癌癥的癌癥”。它是一種嚴重的肺部疾病,其持續進展將導致肺換氣功能障礙,進而出現呼吸衰竭,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作為一種難以治愈的肺部疾病,肺纖維化的病因有200多種,疾病類型復雜多樣。但是相比哮喘、肺結核、肺癌等大眾熟知的肺部疾病,肺纖維化的認知率則普遍偏低。那么究竟什么是肺纖維化?哪些人群容易患該病呢?什么是肺纖維化?纖維化是正常的人體組織受損后被過度增生的纖維組織替代的過程。肺組織的纖維化可以理解為受損肺組織自我修復留下“瘢痕”的過程。正常的肺組織由肺實質(支氣管與肺泡)和肺間質(結締組織、淋巴管、神經纖維及血管)組成。肺間質分布在各個肺實質之間,起聯結、充填、固定、營養等作用,保證了肺組織的彈性,讓肺泡可以儲存大量氧氣,保證人體自如地呼吸。由于肺組織具有較強的代償能力,當小部分肺組織失去功能,余下的肺組織也能滿足人體的需求。但是,當肺組織形成大量“瘢痕”,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臨床上,肺纖維化一般指間質性肺疾病的終末期改變。病理解剖發現,彌漫性肺纖維化的肺組織形似絲瓜瓤或者蜂窩,所以肺纖維化也被形象地稱為“絲瓜肺”或“蜂窩肺”。引起肺纖維化的4大誘因01職業和環境因素肺纖維化與工作、生活環境息息相關。長時間接觸到一些粉塵、灰塵、化學的環境,引起肺部持續損傷和修復,形成肺纖維化。硅肺、煤工塵肺是典型的因職業和環境因素導致的肺纖維化性職業環境性肺病。0...
發布時間:
2023
-
05
-
29
瀏覽次數:12
肺纖維化,被稱為“不是癌癥的癌癥”。它是一種嚴重的肺部疾病,其持續進展將導致肺換氣功能障礙,進而出現呼吸衰竭,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作為一種難以治愈的肺部疾病,肺纖維化的病因有200多種,疾病類型復雜多樣。但是相比哮喘、肺結核、肺癌等大眾熟知的肺部疾病,肺纖維化的認知率則普遍偏低。那么究竟什么是肺纖維化?哪些人群容易患該病呢?什么是肺纖維化?纖維化是正常的人體組織受損后被過度增生的纖維組織替代的過程。肺組織的纖維化可以理解為受損肺組織自我修復留下“瘢痕”的過程。正常的肺組織由肺實質(支氣管與肺泡)和肺間質(結締組織、淋巴管、神經纖維及血管)組成。肺間質分布在各個肺實質之間,起聯結、充填、固定、營養等作用,保證了肺組織的彈性,讓肺泡可以儲存大量氧氣,保證人體自如地呼吸。由于肺組織具有較強的代償能力,當小部分肺組織失去功能,余下的肺組織也能滿足人體的需求。但是,當肺組織形成大量“瘢痕”,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臨床上,肺纖維化一般指間質性肺疾病的終末期改變。病理解剖發現,彌漫性肺纖維化的肺組織形似絲瓜瓤或者蜂窩,所以肺纖維化也被形象地稱為“絲瓜肺”或“蜂窩肺”。引起肺纖維化的4大誘因01職業和環境因素肺纖維化與工作、生活環境息息相關。長時間接觸到一些粉塵、灰塵、化學的環境,引起肺部持續損傷和修復,形成肺纖維化。硅肺、煤工塵肺是典型的因職業和環境因素導致的肺纖維化性職業環境性肺病。0...
發布時間:
2023
-
05
-
26
瀏覽次數:20
隨著胸部CT廣泛普及,體檢查出肺結節的人越來越多。查出肺結節確實讓人焦慮,有人一看到“肺結節”就覺得自己要得肺癌了。那么有了肺結節就一定會得肺癌嗎?為什么有些人明明不吸煙也會得肺癌呢?什么是肺結節?結節,只是影像學上的一個描述性名詞,不能反映病灶的具體性質。在影像檢查中(如CT或胸片)發現類圓形的直徑小于3cm的病灶通常描述為結節灶,當直徑小于1cm時常被描述為“小結節”,而直徑小于0.5cm時就被稱為微小或細小結節。肺內結節分為良性、惡性兩種。常見的肺內結節或小結節包括球形肺炎、結核球、錯構瘤、良性纖維增生等,癌前病變為不典型腺瘤樣增生,惡性病變則有可能是原發性肺癌或肺內轉移癌。當然部分良性病變長時間之后也可能轉化為惡性。根據結節的密度不同,可以分為純磨玻璃結節、部分實性磨玻璃結節和純實性結節。在這三類結節中,惡性病變分別占18%、63%、7%。初次CT檢查發現的肺部小結節,80%-90%都是良性病變,但卻要高度重視,因為仍有一定比例的早期肺癌可能,定期復查必不可少。什么樣的肺結節可能是肺癌高危結節?1看形狀結節長得越“古怪”,惡性可能越大。比如有分葉、毛刺、胸膜牽拉、含氣細支氣管征和小泡征、偏心厚壁空洞等。2看大小>1.5cm的實性結節或者>8mm的混合磨玻璃結節,屬于高危結節。定期復查中,結節不斷增大,需警惕惡性。3看位置惡性腫瘤最好發于右上肺。明明不吸煙為什么也得肺癌?事實...
發布時間:
2023
-
05
-
26
瀏覽次數:2
肝臟,人體最大的解毒器官,也是新陳代謝最旺盛的器官。它擁有500多種生理功能,卻天生“隱忍”:即使肝細胞已經損壞70%,人體也未必會覺察到任何不適,這也是肝癌一發現就是晚期的重要原因。肝臟是如何處理毒素的?為了排除體內毒素,身體匹配了一套完整的排毒系統,包括腸道排便、腎臟排尿、皮膚排汗、以及肺排二氧化碳,水溶性毒素可直接從尿液和(或)膽汁排出。但是大部分外源性毒素和一些內源性毒素是脂溶性化合物,需要通過生物轉化反應,變成水溶性化合物才能排出體外。肝臟是我們人體進行生物轉化最重要的場所,大部分的毒素在肝臟經過生物轉化,繼續隨著膽汁進入腸道通過糞便排出,或者進入腎臟通過尿液排出。肝臟的生物轉化途徑肝臟的生物轉化即解毒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稱為生物轉化的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又稱解毒的Ⅰ相反應和Ⅱ相反應。該過程涉及多個反應和多個成員參與,受個體基因和環境因素共同影響。許多物質通過Ⅰ相反應,其分子中的某些非極性基團轉變為極性基團,水溶性增加,即可排出體外。但有些物質經過Ⅰ相反應后還須進一步與極性更強的物質相結合,以得到更大的溶解度才能排出體外,這些結合反應就是Ⅱ相反應。◎ 解毒的Ⅰ相反應:●將脂溶性的物質轉化為水溶性物質:在肝細胞中的酶的幫助下,毒素通過氧化反應、還原反應、水解反應轉化成代謝產物。其中氧化反應是Ⅰ相反應中最多見的反應,細胞色素P450酶系是最重要的酶。●產生大量活性中間產物—自...
發布時間:
2023
-
05
-
26
瀏覽次數:8